我能做的就是埋首學習,敬畏市場,歷練成一個真正有底蘊的基金經理。
80后,首次履新基金經理,就成為年度股基冠軍,對于任澤松來說,幸福來得太突然。
面對接踵而至的“新一哥”封號,任澤松直言“壓力山大”。
“短期排名只是個游戲,有很大偶然性,大家別太認真。公募要給投資人賺錢,要看長期,3-5年比較客觀。”任澤松戲說:“‘一哥’,只是個傳說。”
與投資時的凌厲不同,平日里的任澤松很謙遜,甚至有些靦腆。
“很多基金經理能力比我強,只是變數太多。自己管理的基金規(guī)模小,操作相對容易。”任澤松坦言,希望自己能夠贏在長跑,也希望基民能夠出于長期投資的理念而非單純做波段來投資他的基金。
從之前的切水果、憤怒的小鳥,到現在的天天愛消除、天天酷跑,任澤松對熱門手游均有涉獵。年輕,代表對新生事物的天然接納,同時也意味著對牛熊轉換缺乏市場體驗的經驗短板。這是市場對年輕基金經理業(yè)績持續(xù)性的最大質疑。
他告訴記者,作為新人,確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總結去年投資缺失,有一點就是對企業(yè)的成長空間把握還要提升,一些好票沒拿到高峰。”任澤松表示。
不過,對于80后的標簽,任澤松顯得很平和。“年輕是客觀事實,這個問題決定權在我母親,我改變不了;我能做的就是埋首學習,敬畏市場,歷練成一個真正有底蘊的基金經理”。
“其實80后也已經不算年輕了,”任澤松話鋒一轉:“我認識一家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也是個80后,很正常。”
除了年輕,他的投資風格也備受關注。
“對于成長股的偏好、對于重倉股的激進持有,成就了去年的領先;但有沒有想過,哪天市場風格突然不適合你的投資偏好了,該怎么辦?”記者問。
這次任澤松沒有馬上回答。想了一會兒,他說“向市場學習,敬畏他。”
他說,轉型大幕已啟。除非轉型失敗,否則他的投資風格應該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我對本屆政府很有信心,相信轉型能成功”。
想起馬云與王健林打賭時說,如果他輸了,一代年輕人就輸了。盡管一個微觀人的投資命運,無關乎大局;但忍不住好奇,任澤松的“偏執(zhí)”,會有一個什么樣的“未來”?
市場最終會給出答案。
本文來源:上海證券報